支持图层的编辑软件比如Figma、Affinity Photo、Affter Effects等等都有图层混合模式,我自己平时用的时候通常只会用到其中几个,比如叠加、柔光、滤色、正片叠底,其他的基本用不到,用的时候也是一个个盲测效果,为了提高效率找了相关的说明。
下面是关于Photoshop支持的图层混合模式:
共有 27 种图层模式(部分模式在智能对象或特定工具下不可用),主要分为 6 大类:
- 正常模式(Normal)
- 正常(Normal):不进行混合,直接覆盖下方图层。
- 溶解(Dissolve):像素随机溶解,只有在低透明度时效果明显。
- 变暗模式(Darken)——保留较暗颜色
- 变暗(Darken):对比两个图层的颜色,显示较暗的部分。
- 正片叠底(Multiply):颜色相乘,整体变暗,适用于阴影效果。
- 颜色加深(Color Burn):加深颜色,提高对比度,适用于老旧照片风格。
- 线性加深(Linear Burn):比颜色加深更强烈,暗部更明显。
- 深色(Darker Color):类似“变暗”,但基于 RGB 综合计算。
- 变亮模式(Lighten)——保留较亮颜色
- 变亮(Lighten):对比颜色,显示较亮的部分。
- 滤色(Screen):颜色相乘的反向,整体变亮,适用于光效。
- 颜色减淡(Color Dodge):增加亮度,提高对比度,适用于高光。
- 线性减淡(Linear Dodge):比颜色减淡更强烈,亮部更明显。
- 浅色(Lighter Color):类似“变亮”,但基于 RGB 综合计算。
- 对比模式(Contrast)——增加对比度
- 叠加(Overlay):融合正片叠底和滤色,增加对比度,常用于增强质感。
- 柔光(Soft Light):柔和的叠加,类似光线投射效果。
- 强光(Hard Light):比柔光更强烈,模拟聚光灯照射效果。
- 亮光(Vivid Light):结合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,效果更激烈。
- 线性光(Linear Light):结合线性加深和线性减淡,对比度极高。
- 点光(Pin Light):去除灰色,强调亮部和暗部,效果较特殊。
- 实色混合(Hard Mix):限制颜色为 8 种纯色,形成强烈的色彩分割。
- 比较模式(Comparative)——基于颜色差异进行混合
- 差值(Difference):取颜色的差值,产生强烈的对比色。
- 排除(Exclusion):类似差值但对比度较低。
- 颜色模式(Component)——影响颜色属性
- 色相(Hue):保留下层亮度和饱和度,只改变色相。
- 饱和度(Saturation):保留亮度和色相,只改变饱和度。
- 颜色(Color):保留下层亮度,只改变色相和饱和度,适用于上色。
- 明度(Luminosity):保留下层色相和饱和度,只改变亮度。
相关算法
Photoshop 的 图层混合模式 主要基于数学算法,对 RGB 颜色值进行计算,影响图像的显示效果。不同模式的计算方式决定了颜色如何混合,核心算法通常基于 加法、乘法、对比增强、颜色变换等数学运算。
1. 颜色计算基础
(1) RGB 颜色值
在 Photoshop 中,每个像素的颜色由 RGB(红、绿、蓝)值 组成,每个通道的范围是 0~255(8-bit)或 0.0~1.0(标准化到 0~1 之间)。
混合模式的计算通常是:
最终颜色=f(基色,混合色)
- 基色(Base Color) → 下方图层的颜色
- 混合色(Blend Color) → 当前图层的颜色
- 最终颜色(Result Color) → 计算后的颜色
2. 主要混合模式的算法
以下是 Photoshop 常见混合模式的数学公式:
(1) 变暗组(让颜色变暗)
模式 | 公式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变暗(Darken) | R=min(B,S) | 选择较暗的像素 |
正片叠底(Multiply) | R=B×S | 颜色相乘,越叠越暗 |
颜色加深(Color Burn) | R=1−(1−B)/S | 提高对比度,增加饱和度 |
线性加深(Linear Burn) | R=B+S−1 | 比颜色加深更极端 |
🔹 正片叠底(Multiply) 类似于多层墨水叠加,适用于制作阴影。
🔹 颜色加深(Color Burn) 更倾向于加深色调,强调暗部。
(2) 变亮组(让颜色变亮)
模式 | 公式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变亮(Lighten) | R=max(B,S) | 选择较亮的像素 |
滤色(Screen) | R=1−(1−B)×(1−S) | 颜色反相后相乘,越叠越亮 |
颜色减淡(Color Dodge) | R=B/(1−S) | 让亮部更亮 |
线性减淡(Linear Dodge) | R=B+S | 颜色值直接相加 |
🔹 滤色(Screen) 是 正片叠底(Multiply) 的反向模式,用于制作发光效果。
🔹 颜色减淡(Color Dodge) 类似光照增强,让高光更突出。
(3) 对比组(增强对比)
模式 | 公式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叠加(Overlay) | R=2×B×S(如果 B ≤ 0.5) R=1−2×(1−B)×(1−S)(如果 B > 0.5) | 结合正片叠底和滤色,增强对比度 |
柔光(Soft Light) | R=B×(B+2S(1−B)) | 柔和地增强亮部和暗部 |
强光(Hard Light) | R=2×B×S(B ≤ 0.5) R=1−2×(1−B)×(1−S)(B > 0.5) | 类似叠加,但更强烈 |
亮光(Vivid Light) | R=1−(1−B)/S(S > 0.5) R=B/(1−S)(S ≤ 0.5) | 结合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 |
线性光(Linear Light) | R=B+2S−1 | 更强烈的线性加深/减淡 |
点光(Pin Light) | 如果 S > 0.5,则 R=max(B,2S−1),否则 R=min(B,2S) | 极端对比,去除中间调 |
实色混合(Hard Mix) | R=(R,G,B)→ 只保留 8 种颜色 | 让颜色变得极端 |
🔹 叠加(Overlay) 增强对比度,比 柔光(Soft Light) 更强烈。
🔹 实色混合(Hard Mix) 直接量化颜色,使图像只有 8 种 RGB 组合。
(4) 比较组(基于颜色差异)
模式 | 公式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差值(Difference) | R =|B-S| | 计算绝对值差异 |
排除(Exclusion) | R=B+S−2BS | 差值的柔和版本 |
🔹 差值(Difference) 用于高对比度特效。
🔹 排除(Exclusion) 效果比差值更平滑。
(5) 颜色模式(影响颜色属性)
模式 | 公式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色相(Hue) | 保留基色的亮度和饱和度,替换色相 | 只改变颜色,不影响亮度 |
饱和度(Saturation) | 保留基色的亮度和色相,替换饱和度 | 只调整颜色的饱和度 |
颜色(Color) | 保留基色的亮度,替换色相和饱和度 | 用于上色和调色 |
明度(Luminosity) | 保留基色的色相和饱和度,替换亮度 | 用于光影调整 |
🔹 颜色(Color) 适用于上色,例如给黑白照片着色。
🔹 明度(Luminosity) 可用于调整亮度,不影响色彩。
3. 关键总结
- 变暗模式(Multiply) 用于阴影,滤色(Screen) 用于发光。
- 叠加(Overlay) 提高对比度,柔光(Soft Light) 提供柔和过渡。
- 颜色模式(Color) 适用于换色,明度(Luminosity) 适用于调整明暗。
- 差值(Difference) 用于计算颜色差异,创造高对比特效。
如何记忆?
1. 分类记忆法
将 27 种模式分成 6 大类,按照功能理解:
(1) 正常模式(Normal)
🔹特点:不做混合,直接显示图像。
💡记忆:就像普通的“图层”一样,只是单纯叠加。
- 正常(Normal) → 无混合
- 溶解(Dissolve) → 低透明度时,随机溶解像素
(2) 变暗模式(Darken)—— 让图像变暗
🔹特点:选择 较暗的像素,深色部分更加明显。
💡记忆:「黑色优先,保留暗部」
- 变暗(Darken) → 只显示较暗的像素
- 正片叠底(Multiply) → 颜色相乘,越叠越暗(如滤镜渐变效果)
- 颜色加深(Color Burn) → 让颜色更深、更对比强烈
- 线性加深(Linear Burn) → 比颜色加深更强烈
- 深色(Darker Color) → 选择整体较暗的颜色
📝 小技巧:「正片叠底(Multiply)= 叠加墨水」
👉 用于 阴影、暗部叠加、加深颜色,如照片加深对比度。
(3) 变亮模式(Lighten)—— 让图像变亮
🔹特点:选择 较亮的像素,高光部分更加明显。
💡记忆:「白色优先,保留亮部」
- 变亮(Lighten) → 只显示较亮的像素
- 滤色(Screen) → 颜色相乘的反向,越叠越亮(如投影灯)
- 颜色减淡(Color Dodge) → 让亮部更亮(增强光照效果)
- 线性减淡(Linear Dodge) → 比颜色减淡更强烈
- 浅色(Lighter Color) → 选择整体较亮的颜色
📝 小技巧:「滤色(Screen)= 叠加光线」
👉 适用于发光效果、合成光晕、增强高光。
(4) 对比模式(Contrast)—— 增强对比
🔹特点:结合「变暗 + 变亮」,增强对比度,提升细节。
💡记忆:「叠加对比,增强立体感」
- 叠加(Overlay) → 增强对比度(比柔光更强)
- 柔光(Soft Light) → 类似自然光照,柔和
- 强光(Hard Light) → 结合正片叠底和滤色,类似投影灯
- 亮光(Vivid Light) → 加强对比,极端明暗变化
- 线性光(Linear Light) → 比亮光更强烈
- 点光(Pin Light) → 去除灰色,强调暗部和亮部
- 实色混合(Hard Mix) → 让颜色变成 8 种基本色
📝 小技巧:「柔光 = 柔和叠加,叠加 = 强烈对比」
👉 用于照片修饰、增强纹理、制造戏剧效果。
(5) 比较模式(Comparative)—— 颜色差异
🔹特点:基于颜色差值混合,产生反差感。
💡记忆:「对比像素差异,创造特效」
- 差值(Difference) → 颜色相减,产生奇异对比
- 排除(Exclusion) → 类似差值,但对比度较低
📝 小技巧:「差值 = 负片效果」
👉 适用于制作炫酷的反相效果。
(6) 颜色模式(Component)—— 影响颜色属性
🔹特点:影响 色相、饱和度、亮度,但不会影响细节。
💡记忆:「只改变颜色,不影响细节」
- 色相(Hue) → 只改变颜色,保留亮度和饱和度
- 饱和度(Saturation) → 只改变饱和度
- 颜色(Color) → 只改变色相和饱和度(用于上色)
- 明度(Luminosity) → 只改变亮度(用于调整明暗)
📝 小技巧:「颜色模式适合上色和调色」
👉 用于换色、上色、调整色彩风格。
2. 口诀记忆法
可以用以下口诀帮助快速记住 关键混合模式:
✅ 正片叠底(Multiply)—— 让图变暗,墨水混合
✅ 滤色(Screen)—— 让图变亮,像灯光投影
✅ 叠加(Overlay)—— 增强对比,强调细节
✅ 柔光(Soft Light)—— 柔和光照,增加立体感
✅ 颜色(Color)—— 只改变色相,用于上色